熱門文章

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

面對陸客,我們都傻了!

你應該發現了吧? 現在走在路上、吃在餐廳、逛在百貨,已經開始聽到南北腔調! 台灣的零售服務業,面對這諾大商機,都是用邊做邊學的態度,在進行服務!


面對陸客,我們都傻了!!


當我在101大樓某個旗艦店擔任店長時,有一天,一對穿著光鮮,年約50左右的夫婦,走了進來。

理當來說,旗艦店很少有台灣陌生客會這麼大方,直接進門,我的直覺,這兩位應該不是本地人。

「您好! 歡迎光臨! 有什麼可以為您服務的?」 我端著笑容,先招呼他們,因為其他銷售顧問都在忙,而且我想,這兩位看來豔光四射,這氣勢看來......大概也只有我挺得住吧!

「你誰?」女顧客問我,在說話當時,透過她往上勾繪的眼線,以15度側臉角度,用眼白的餘光,好好地打量我一遍,我當場覺得好像被電光掃描過,現在,她腦中應該有我服務態度的X光片。

「我是店長,我姓張。」我笑容可掬的說,這,基本態度還是要有的。「請問怎麼稱呼您?」

「我叫什麼名字不重要...」,她突然走到櫃子前,拿起一個產品,「妳倒是說說看,這瓶多少錢呀,店長!」,哇! 好貴氣!

「這瓶台幣6800元!」,我還順手拿了型錄,跟顧客確認是對的產品,以及,對的價格。

「妳告訴我台幣價錢幹嘛? 我要人民幣,給我退稅價!」,說的也是,我幹嘛跟她說台幣價格呢,趕緊一個箭步走到收銀台,拿起計算機,退個稅....扣掉5%.....我把價錢秀在計算機上給顧客看。

「我就說哪有比較便宜!」她回頭看一看跟在身後的男夥伴,這人,不出聲的,就是跟在女生後面,眼神很客氣。

「我看我們回程去香港買,這邊買不划算!」。語罷,大踏步走出去,留下一抹的香水味,還有我們整個驚訝的團隊。

好貴氣呀~ 殺氣也挺重的~

這樣的場景,不知道妳是不是碰見過? 妳害怕嗎?或者,妳討厭嗎?

104人力銀行曾經針對陸客,有以下的調查,充分顯現出台灣服務人員對於陸客的應對,帶有無奈和無力!



愈來愈多零售的夥伴,想要知道怎麼應對陸客!

我就姑且以 M.I.T三個步驟,來回應一下這個問題吧!這也是104人力銀行的陸客建議,我整理如下:

M: Mind 開放的心態

請展現台灣人的開放心態,其實,怎麼應對陸客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們到底是用甚麼心態在面對這群來自彼岸的客人。

如果你把陸客當成來自中國的「客人」,既然是客,就要展現我們該有的待客之道。

微笑、招呼、熱情、詢問需求、解決顧客問題,或者建議顧客需要的產品服務,就是基本的銷售和服務道理。這道理到哪裡都一樣,是核心,不應該有太大改變。

而要提醒的是,這些服務之道,更不會因為顧客的不同,而有所不同。意味著,服務人員要夠成熟,用普遍的基本原則,面對所有的客人。

 I: Information豐富的資訊

試著去了解妳的中國顧客,但我建議必須依照不同省籍有不同的深入了解。

中國地方大,南北生活方式迥異,都市化程度也不一。因此,請發揮你的同理心,多蒐集或了解他們的想法。
同事之間的交流,我覺得相當關鍵。
或者,多和各不同省籍的中國顧客聊聊,也是挺好的。

和中國顧客聊天,可以談一些在大陸也火紅的台灣演員或藝人。我個人的經驗是,「康熙來了」對25-40歲的客人,很容易對上胃口。「女人我最大」可以和30歲以下女性顧客對焦。「志玲姊姊」非常人見人愛。而吳奇隆「四爺」的深情是大陸女性的最愛。

你可以這樣起頭:「您聽過小S嗎?(例)您說您從湖南來,聽說湖南那邊小S也挺火紅的,是嗎?」,我可以預測,話夾子一旦打開,保證你聊不完的。


T: Taiwan展現台灣味
建議不要對著中國顧客改變你的說話腔調。他們來到台灣,就是希望原汁原味感受台灣的生活,換做你到別的地方旅行,你不也想要體會當地的人事物嗎?

我的中國同事說,大陸人很喜歡聽台灣人說話有個「軟軟的嗲腔」,我其實也不是很了解到底那是什麼? 但是,相較於中國的普通話,台灣人說話的語調較軟,尾音拉高,喜歡加個呢、啦、吧,聽起來就是呢軟,這,也是台灣味吧!

我之前在店裡面,會習慣準備個中國茶,讓外地訪客品茶一下台灣茶的甘甜,這也是建立關係,做國民外交的好方法呀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面對陸客,我倒是有幾個「不」,要送給服務從業人員!


要有優越感
不要看不起大陸人,覺得對方比我們沒水準。有些服務人員一看到大陸客進門,馬上變臉色,甚至還推諉,叫比較嫩的菜鳥或是其他同事去應付。這樣的心態,根本不是服務的心態。

要覺得他們很容易跟你吵架
大陸地大物博,地廣,人多,說話聲音比較大,很多台灣人很不習慣。再加上如果嗓門大一點,現場動作重一點,會讓人有害怕的感覺。建議,心情放穩,心裡想著「他們不是衝著我而來」,慢慢來,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來,不要展現驚嚇,也不要逃避。

要只想掏人家的錢
他們是客人,不是ATM。不要因為對方是大陸客,就拼命想成交,想挖對方的錢。我並不是說不要努力賺業績,而是,只要你一習慣只想掏大陸客的錢,我可以預言,你已經沒有辦法做服務了,你也沒有辦法做台灣顧客的生意了,因為你會滿腦子都是成交,你會愈來愈沒有耐心做服務,這才叫做,自斷生路,只賺眼下錢。


交流是好事,成交是好事,讓你真正服務的心,在這段交流中,真正被淬鍊,你也可以試試自己,服務,到底是不是你的DNA?









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

久釀好酒 ! 以內部講師訓,進行經驗轉移

經驗,就像一罈好酒,愈陳愈發香沉,聰明的HR,應該要知道如何把這罈好酒,引出來,暢飲!!

2012年下半年,我有個非常特別的內部講師訓經驗,企業要求我,不只要培訓一群內部講師,做為以後授課的種子球員,進一步希望,能夠把這群資深人員的經驗,以講師訓的方式,將經驗轉移成教材,並且透過授課技巧,傳承給年輕的一代。

意即,這群內部講師訓的學員,都是公司內部資深,或者待退人員,公司要在他們退休之前,把20多年來的經驗,留下來,成為教本,作為內部傳承之用。

這次的內部講師訓練,因此重點是教他們如何「寫」教案。特別是寫成「講師手冊」的規格。

光這個小小心願,就有了大問題。

因為,他們許多人都不會打電腦,更何況,要寫成文謅謅的手冊,簡直難如上青天。


怎麼辦?
穿窄裙的學員,趴坐在地上,搶時間,趕報告
HR因此派出團隊裡面的文書高手,我們戲稱他們為「書僮」。他們是一群也接受過講師訓培訓,但是年輕、文筆好、反應快的民國80之後,他們在這個職場上唯一的弱勢,就是: 沒有經驗!

這兩群人的結合: 資深老師父 + 資淺年輕人,共同湊在課堂裡,一起上講師訓,實在是個很有趣的組合。我站在台前,看著他們的臉龐,我感覺現場好像是台灣烏龍茶,碰到拿鐵咖啡的奇怪滋味。2天的課程,我戰戰兢兢,深怕沒有照顧到資深人員的需求,或者忽略年輕夥伴的活潑好奇。

透過事前的溝通、課前的閱讀、課後的作業、上課的演練、同學現場交作業的壓力,我們成功的轉移了至少30個主題的教材。

30個主題的教材,泰半都是和經驗值的累積有關: 包括
1)議價方式、
2)業務系統的選用及配合、
3)新進人員的輔導、
4)談判策略、
5)退佣金、
6)與顧客的應對、
7)成交關鍵....等等,

光這些講師手冊的成形,我們至少會讓3個月的新進同仁,立刻會有....10年以上的功力。這點,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忽略,而當然,光看這些教材站在檔案櫃內,就覺得獲得「鎮店之寶」的感覺!


我其實心裡是悸動的! 謝謝你們!

由於所有教材,都是繞著該企業的實際作業設計,等4個月後,我們回頭翻看這些教材,不禁為這群學員拍手稱好,他們在辛苦工作之餘,要設計、排版、上台演練,才能得到一張內部講師證書,而這個過程,學員都非常清楚: 公司需要他們把經驗留下來,而所有人,都展現無比的情操,毫無保留地,把幾十年來對企業的情感和學習,化為文字,成為雋永的印記,以後,這些戰蹟,將放在HR部門的教育訓練檔案中!

他們是職場的英雄!


經驗轉移,是未來培訓的趨勢!

課結束了,心中有點悵然。最近看到媒體,為了22K ; 看到政府,為了要不要加薪,吵翻天。可是我有時也不禁想,如果一個職場人可以不斷地自我突破學習、可以讓自己跨越地理侷限而移動、可以擁有國際觀及外語能力,他根本不會被22K所擊倒,因為他有選擇權,而台灣有太多職場人,沒有選擇的能力,這才是悲哀的地方。

人才的高度移動,市場的快速變化,台灣很多企業已經在做準備了,正在想辦法把資深員工的經驗作傳承,因為我們也的確發現,知識容易複製,但是經驗很難移轉。

也許這是許多企業,2013年可以思考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