規劃師怕麻煩,講師怕花時間,台灣企業訓練讓學員坐板凳!
好生硬! 好無趣!!
台灣的管理顧問公司,大致上我分為三個流派:
1.武當派
講師泰半都是實務出身,也許不是來自大集團、大公司,本身不一定帶著一套公司制度,但是講師靠著勇氣、技巧,闖蕩江湖,大有人在。
這些講師,各有超人武藝,也各有特色。
他們談論的主題,與個人經驗值有關,你不會看到理論派的陰影,講師靠著個人口條和人生閱歷,很能征服學員的心。
但是,high完,通常就沒有了。
沒有下文了。學生會把上課和上班當兩件事,下了課,就回到原形,甚是可惜。
2.古墓派
講師泰半都是碩士以上的高學歷知識份子,頂著大公司的高階主管職稱,在言談當中,甚是威嚴。
通常主題比較嚴肅,少有說笑話的時候。
但是學理豐富,測評工具嚇人,上課有一大套的錄影帶輔助教學。
錄影帶教的東西,往往比講師還多。
這些很多國外的古東西,原裝移植到台灣來,倒也頗能因應時局需要。
中英文交雜上課,是一大特色。
上完課讓人覺得醍醐灌頂。
但是,課程很硬,給了一堆理論或測評工具,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要出哪一招。
學生想要有下文,但,好難! 老師書包掉太多,上了班,不知道可以用上課的哪一招。甚是可惜。
3.歸流派
講師至少年過40歲,高學歷知識分子,有吸收國外知識的能力。
至少有一個大公司的主管職稱,言談當中,試著用工作經驗,軟化理論知識。
把國外的想法和用法,匯歸成實用工具。
有測評,有解說。有理論,有實務。有笑話,但有重點。
中英文交雜上課,是一個重點,但是攙和閩南語,務必力顯親民。
上完課讓人覺得意猶未盡,但有被點亮、提醒的感受。
課程,硬中帶軟,軟中有硬。試著依照工作情境,給工具。
學習效果可以有下文,但無奈,老師想給,學生不想收,因為依照工作情境給解決工具,好多,好煩! 甚是可惜。
訓練課程可以不要是「老夫子掉書包」、「土法煉鋼」。
訓練課程要全面「包圍學生」,在學生一進門、一坐下、一上課、一休息、一下課,就可以感受到這堂課的不同。
我喜歡歸流派的大融合!!!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印象中我最深刻的一堂課,是在法國羅亞爾河的LANCOSME城堡的「講師訓練課」
我一進門就看到這張桌子。
色彩豐富、各種好玩新奇的筆、立可貼、造型軟鐵絲,鋪滿了整整一桌。
我轉頭一看,看到這張海報。
「上課規則: 相互欺騙、犯錯、合作、有趣」
我環顧四週,我被圖畫海報包圍了。
「講師上課的結構」(圖形)
「我們今天的複習」(圖形)
那堂課,雖然只有2小時,可是即使4年後,我一樣對當初的情景記得清清楚楚,我也記得那次受訓的重點:
1.用圖畫來思考
圖畫比文字更容易思考,更容易記憶。
多用圖畫,少用文字
2.老師你少說點
老師的上課說明,只需佔30%,其他70%讓學員練習、演練、複習、討論。
總之,老師少說點話,同學多發表些,就可保證訓練的效果。
3.用遊戲帶動主題
每次都用一個小遊戲來帶領一個主題。
縱然我們是談講師訓,但是國外培訓老師用「九宮格」要求我們彼此複習。
以「找找看」將每個小單元的元素,做分類。
4.用音樂控制情緒
音樂是不可少的。音樂是唯一一個可以環繞全場的感官工具。音樂可以暗示學員,課程準備展開,課程開始緊湊,或接下來會是感性的單元。
5.分組討論
用分組帶動氣氛,讓初次見面的人,可以立刻融入。
而且分組很有良性競爭的感覺,讓人有上課的戰鬥意志。
6.掌握時間
國外培訓老師現場示範,如何在完全不看時鐘的情況底下,將上課時間控指地剛剛好。我印象中,這堂課是「下午4:55」下課,完美地演繹5點結束課程的情境。
這次的培訓,決定了我當講師的調性及風格。
期望自己跳脫「老夫子在僵硬教室裡上課」的情境,多點布置、多點音樂、多點色彩、多點圖形、多點互動、多點演繹,讓這「多一點」可以營造出不一樣的訓練結果。
也期望,這樣的「多一點」能夠讓我的規劃師們認同,感受,而可以為台灣企業創造不一樣的訓練結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